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一周天气 一周天气

青海玉树天气预报30天_青海玉树天气

tamoadmin 2024-09-15 人已围观

简介玉树汶川地震对比 玉树地震 汶川地震 时间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地点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0.986,东经103.364)。 震源深度 14千米 14千米 余震状况 截至2010年4月14日15点36分,玉树震区已经发生了18次余震,1次5级,1次6.

青海玉树天气预报30天_青海玉树天气

玉树汶川地震对比 玉树地震 汶川地震 时间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地点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0.986,东经103.364)。 震源深度 14千米 14千米 余震状况 截至2010年4月14日15点36分,玉树震区已经发生了18次余震,1次5级,1次6.3级。余震次数还在不停增加。 截至2008年5月20日11时,汶川8.0级地震共发生余震7000多次。其中4级以上余震159次,其中5级以上26次,6级以上4次,仍然持续增加。 强度对比 7.1级左右,初步估计破裂长度30公里左右 震级8.0级,破裂长度300公里 地震类型 走滑型地震,在相对竖直的断层上,破坏不长,就像两辆车发生摩擦剐蹭 以逆冲为主,断层面像斜坡一样,破坏程度既长又宽,就像两车相撞,撕扯严重 地块运动 两个地块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是左右发生了平移 使两个地块间的距离缩短了,是硬生生挤出来的,大概向青藏高原推进了若干米 运动速度 玉树地区断层滑动比汶川快的多 断层运动速度比较慢,缓慢的积累能量,以前重视不够,汶川地震是几千年或者上万年来一次 所处板块 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 处在我国的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为龙门山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东南边界。 前震现象 有前震,地震之前发生了4.7级地震 如唐山地震一样,没有前震 受灾区域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称多县,四川甘孜州。 四川成都,都江堰,绵阳,德阳,广元,阿坝州,北川,绵竹,青川县,汶川县均为主要受灾地区。甘肃天水、陇南等地有震情发生。 波及范围 青海玉树地震对四川部分地区带来影响,四川甘孜州石渠、白玉等地震感较为明显。 除了四川外,陕西,河南,湖北,重庆等四省市出现伤亡,大半个中国均有震感。 震区地理 玉树属于高海拔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4493米。通天河、扎曲、巴曲流经此地。 汶川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理皱褶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南低北高,沿岷江河谷,呈东北西南向,河谷山岭相对高差悬殊,地形复杂,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 震区气候 预计未来两天,玉树震区没有降水天气出现,天气形势总体有利于抗震救灾。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以多云天气为主,最低气温为零下1.5℃,灾区刮起六七级大风,救援困难。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普遍降雨,山洪暴发,使救援变得极为艰难。如,2008年5月14日,绵竹县普降大雨,临近龙门山脉的清平乡、天池乡、金花镇随时有爆发山洪的危险。 救灾响应 1级 1级 震区建筑 玉树灾区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玉树县城强震后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 汶川灾区建筑多为砖石结构。地震曾造成四川绵竹市包括两所幼儿园在内的7所学校倒塌,1700人被埋。其他灾区也有大量学校垮塌。 震区交通 玉树属于高海拔地区,医疗设施不足,距离省会有800公里且交通不便,这些将会成为救援遇到的极大困难。 汶川地震后,灾区交通大部分中断,由于雨量较大,到处是塌方险情。 震区通讯 截至2010年4月14日下午14点许,玉树震区的移动和固定电话通讯已基本中断。 灾区交通和通讯完全中断,省会成都通讯基本中断。地震发生后,市民拨打手机了解情况都无法接通。

2006年冬季(2005年12月~2006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是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冬季,也是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日照时数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了4%。

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等。

1 基本气候概况

1.1 气温

2005年12月,全省月平均气温南部偏高,北部以偏低为主。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南地区的清水河、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祁连山区以及我省东部农业区偏低0.1℃~1.7℃,其中都兰、祁连、西宁、民和、大通、化隆、清水河等地偏低1℃以上,西宁偏低1.7℃,是全省气温偏低幅度最大的地区;刚察、贵德接近常年;省内其余地区气温偏高,其中玉树大部、果洛、黄南南部及沱沱河等地偏高1℃以上,玉树、杂多、玛多三站则偏高2℃以上,是全省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

月平均气温全省平均值-9.6℃,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2℃,是2000年以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年。

2006年1月,月平均气温南部地区偏高幅度大于北部。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南部地区及门源、托勒、大柴旦、德令哈偏高4.4~7.5℃,其中,贵南偏高幅度最小,为4.4℃,杂多偏高幅度为7.5℃,最大;北部地区均偏高1.9~4.3℃,其中诺木洪偏高幅度最大,为4.3℃。

全省月平均气温为-6.8℃,较历年平均值偏高4.2℃,偏高幅度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

2006年2月,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偏高幅度在0.4~5.3℃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其中茫崖、沱沱河偏高幅度>5℃;西宁偏高幅度最小,偏高0.4℃。

2006年2月气温全省平均值-4.5℃,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3.0℃,与1999年2月一起居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同期气温最高值。

2006年冬季气温除西宁、尖扎分别偏低0.7℃、0.6℃外,其余地区偏高,偏高幅度在0.5~4.5℃之间,偏高幅度基本上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分布,其中沱沱河偏高幅度最大,达4.5℃。

全省平均气温-6.9℃,高出11~2000年气候平均值2.5℃,冬季气温继去年冬季又一次突破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值。

今冬是我省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9个暖冬。

1.2 降水

2005年12月,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沱沱河偏多6成;玉树东北部、果洛的玛多和甘德、黄南的泽库、柴达木盆地东部、青海湖北部的刚察和东部的海晏、海东的互助和湟中等地偏少3~9成;省内其余地区月内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0.3mm,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mm,是19年以来同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大部月降水量偏少。

与历年同期相比,环青海湖地区、海西西部、湟源、互助、门源、德令哈等地的降水量为1.0~5.0mm,偏多1成~3.3倍,其中柴达木盆地西沿及刚察偏多最多,为1.4~3.3倍;湟中、大通、乌兰等地接近常年值;省内其余地区偏少2成以上,其中海南大部、黄南大部、玛沁、达日、囊谦、曲麻莱、沱沱河、循化等12站整月无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2mm,处在历史同期降水量偏少第10位,比2005年同期少0.9mm。

2006年2月,我省降水分布不均,柴达木中西部、海北东部和东部农业区、果洛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偏多幅度在6%~400%,其中乐都、冷湖偏多幅度最大,达400%。

其余地区偏少,其中兴海全月无降水。

我省2月平均降水量4.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2mm。

2006年冬季,我省降水除东部农业区、海北东部、柴达木盆地中西部偏多外,其余地区偏少。

门源、冷湖偏多幅度最大,分别偏多168.2%,141.7%,兴海整个冬季无降水。

我省平均降水量11.5mm, 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8.2%。

1.3日照

2005年12月,日照时数在192~263h之间,其中杂多、循化、诺木洪等地略少,西宁、乌兰、沱沱河、玉树、囊谦等地特多,日照距平百分率在10%~13%之间;省内其余地区略多或偏多。

日照时数全省平均值234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多10h,是2000年以来同期日照时数最多的一年。

2006年1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40.0~249.0h之间,较多年平均值偏少21.7h。

与历年同期相比,除五道梁、清水河、玉树、玛多、达日、曲麻莱、沱沱河偏多2%~14%外,其余地区偏少2%~32%,其中西宁、湟源、民和、乐都、门源等地偏少22%以上。

全省日照时数平均值为195.2h,处在历史同期最少第3位。

2006年2月,全省日照时数在139~239h之间,平均日照时数192.2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13.3h。

与历年同期相比,青海西南部、海北北部、果洛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历年偏多,沱沱河偏多最多,达43%,其余地区偏少,偏少幅度在2%~40%之间,其中都兰偏少幅度最大,达40%。

2006年冬季,我省日照时数在534.0~701.0h之间,除青南高原大部偏多以外,其余地区偏少,其中海西东部,海南部分地区,东部农业区大部偏少幅度较大,湟中偏少幅度最大,偏少15.6%。

玉树偏多幅度最大,偏多8.2%(附图3)。

我省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620.1h,较11~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少25.9h,偏少了4%。

2 主要天气气候及其影响

2006年冬季的主要的天气气候是玉树称多等地、都兰、门源的雪灾,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2.1 雪灾

称多雪灾、都兰雪灾、门源雪灾

2.2 2005年12月我省北部地区持续低温、干燥等天气

2.3 2006年1、2月我省的异常高温天气

2.4 2006年1月3~5日我省出现的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

3.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评价

3.1 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2006年冬季又是一个明显的暖冬,气温较历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害虫越冬。

3.2 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评价

自10月下旬清水河地区形成特大雪灾以来,由于气温较低,积雪融化缓慢,积雪深度长期维持在12~16cm之间,积雪深度到2006年1月24日才降到1cm左右。

此次雪灾给当地牧业造成较大损失。

2006年2月13~23日,都兰发生后冬轻雪灾,据调查都兰县沟里乡和热水乡发生中度雪灾,局部地方达到重灾。

4.气候预评估和对策建议

据青海省气象台预测:春季降水总量海西东部不足13mm,青南大部在80~140mm之间,东部农业区及省内其余地区在30~100mm之间,与历年同期比较,海西西部及农业区大部偏少1~2成,果洛、黄南南部及清水河偏多1~2成,省内其余各地接近常年。

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

根据今年春季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河谷和湟水河谷的大部地区春季降水总量较历史同期偏少1~2成,透雨、雨季开始日期基本接近常年等预测结果,预计春季农业区的湟中、贵德、化隆将出现中度旱情,大通、湟源、平安、乐都、互助、循化、民和、尖扎将出现阶段性的轻度旱情,请有关部门及早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春季牧区大部降水仍将继续偏多,部分地区仍将出现短时积雪,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