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成都特大暴雨_成都特大暴雨

tamoadmin 2024-09-17 人已围观

简介1.1981年8.1.7 特大洪灾人们是怎样应对这次为难的结果怎么样2.四川大雨大风强对流都集齐了,四川最近的天气有多乱?3.龙门山断裂带详细资料大全4.四川冕宁特大暴雨灾害,造成多少损失?5.成都市的自然地理特征12年1月生, 。1993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1996和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对中尺度高影响天气发生、发展机理与预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涉及暴

1.1981年8.1.7 特大洪灾人们是怎样应对这次为难的结果怎么样

2.四川大雨大风强对流都集齐了,四川最近的天气有多乱?

3.龙门山断裂带详细资料大全

4.四川冕宁特大暴雨灾害,造成多少损失?

5.成都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成都特大暴雨_成都特大暴雨

12年1月生, 。1993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1996和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对中尺度高影响天气发生、发展机理与预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涉及暴雨、暴雪(包括冻雨)和沙尘暴等,特别是在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有事实和理论根据的多尺度降雨物理模型;揭示了局地暴雪和持续性冰冻雨雪天气产生的物理图像;发展并建立了可用于研究和业务的沙尘暴预测系统,上述成果已经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多家气象杂志的编委。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的主要论文:

孙建华、赵思雄,2000,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大气科学,第24卷,第2期,223~237.

孙建华、赵思雄,2000,一次罕见的华南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大气科学,第24卷,第3期,381~392.

孙建华、赵思雄,2002,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I、引发暴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大气科学,26(4),541~557.

孙建华、赵思雄,2002,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II、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大气科学,26(5),633~646.

孙建华、赵琳娜、赵思雄,2003,一个适用于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数值预测系统及其应用试验,气候与环境研究,8(2),125~142.

孙建华、赵思雄,2003,1998年长江流域梅雨期环流演变的特殊性探讨,气候与环境研究,8(3),291~306.

孙建华、赵思雄,2003,华北地区“12.7”降雪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8(4),381~395.

孙建华、赵琳娜、赵思雄,2004,华北强沙尘暴的数值模拟及沙源分析,气候与环境研究,9(1),139~154.

孙建华、张小玲、齐琳琳等,2004,2002年6月20~24日梅雨锋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分析,气象学报,62(4),423~438.

孙建华、张小玲、齐琳琳等,2004,2002年中国暴雨试验期间一次低涡切变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大气科学,28(5),675~691.

孙建华、张小玲、卫捷、赵思雄,2005,20世纪90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类研究,气候与环境研究, 10(3),492~506.

孙建华、齐琳琳、赵思雄,2006,“9608”号台风登陆北上引发北方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气象学报,64(1),57~71.

孙建华,周海光,赵思雄,2006,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观测分析,大气科学,30(6), 1103~1118.

孙建华,赵琳娜,赵思雄,2007: 2006年春季一次引起华北地区强沉降的沙尘暴过程的模拟研究. 气候与环境研究,12(3),339-349.

孙建华,赵思雄, 2008: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静止锋与层结结构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13(3), 368~384.

孙建华,赵思雄. 2008: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大气层结和地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气候与环境研究,13(4),510~519.

孙建华,黄翠银. 2011.山东半岛一次暴雪过程的海岸锋三维结构特征[J]. 大气科学, 35(1): 1-15.

1981年8.1.7 特大洪灾人们是怎样应对这次为难的结果怎么样

成都位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交接地带,具有自己特有的气候:一是东西两部分之间气候不同。由于成都市东、西高低悬殊,热量随海拔高度急增而锐减,所以出现东暖西凉两种气候类型并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可以相差好几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现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这种热量的垂直变化,为成都市发展农业特别是多种经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是冬湿冷、春早、无霜期较长,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6°C左右,≥10°C的年平均活动积温为4700~5300°C,全年无霜期为278天,初霜期一般出现在11月底,终霜期一般在2月下旬,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C左右,最低气温在0°C以下的天气集中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上旬,少部分出现在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2°C,提前半个月入春。三是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300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四是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的组合合理,很有利于生物繁衍。五是风速小, 广大平原、丘陵地区风速为1~1.5米/秒;晴天少,日照率在24~32%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042~1412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83.0~94.9千米/平方厘米。[15]

成都极端最低气温为-5.9℃,大部分区市县出现在12月,少部分出现在1月。据成都市气象局网站公布的《成都市常年各月风向、风速、降水气候资料》显示:成都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成都市常年最多风向是静风;次多风向:6、7、8月为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

四川大雨大风强对流都集齐了,四川最近的天气有多乱?

1981年8月,陕西关中西部和陕南地区连降大雨、暴雨。月降雨量宝鸡为413.1毫米,凤县435毫米,略阳689.9毫米,阳平关1010.1毫米,勉县706毫米。8月14日至23日连续降雨10天,降雨量为常年同期的4~6倍。8月21日,宝鸡、凤县、略阳、阳平关、勉县的日降雨量分别为110.9、105.7、113.9、186、95.2毫米。在此地区持续降雨时间之长,雨量之大,均属历史所罕见。由于连续降雨,水土饱和,再逢暴雨,致使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坍,泥石俱下,酿成铁路重大洪水灾害。8月19日,宝成铁路略阳至阳平关间首先出现险情,中断行车。8月21日,陇海铁路宝天段、宝成铁路宝广段、阳安铁路(以下简称“三线”)相继发生严重水害,分别于11时、12时18分、11时封闭线路,“三线”均中断行车。在全长850公里的铁路线上,遭洪水袭击而发生灾害的有750公里。通往中国西北、西南的大动脉陷于瘫痪。本文仅对宝成铁路当时的灾情和抢修情况做一简要记录。

宝成铁路宝广段发生水害750处。37个区间,因水害中断行车32个。冲毁桥梁17座,有7孔梁体坠入江中。嘉陵江11号大桥,3个桥墩折断.4孔钢梁被洪水推入江中,1孔冲离桥台400米,2孔不知去向。13座隧道成了“泄洪道”,洪水高出轨面3.5~4米,有3名职工在隧道内被洪水冲走而失踪。泥石流漫道53处,红花铺站内流泥漫道近5万立方米,堆积厚度4~5米,股道和7辆货车被掩埋。桥涵淤积堵塞192处。山体堑坡坍方340处,313公里100米~300米处坍方,砸死职工13人。路堤滑坍下沉45处。全段总计土石方量184万立方米。

此次百年未遇的水害,破坏铁路线路之长、灾点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中断运输时间之久,是宝成铁路通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亦为中国铁路史上所罕见。

水害发生后,铁路、公路、供电、通信“四不通”,相互之间无法取得联系。沿线各工区、各工程队发挥各自为战的作用,迅速组织职工、家属、待业青年、民工齐上阵,清坍挖淤,抢修线路。铁路局、分局、站段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纷纷徒步奔赴现场,踏勘灾情,组织抢险和救灾。通过双石铺部队无线电台,通报宝成铁路水害情况。铁道部得知灾情后,立即指派李克非副部长率领工作组

到达宝鸡指挥抢修。同时紧急调集抢修队伍,日夜兼程,进入抢修工地。

为统一领导、指挥抢修,铁道部决定在宝鸡成立“铁道部宝成铁路抢修总指挥部”,下设秦岭、双石铺、宏庆、略阳、广元抢修指挥部,分段负责抢修。总指挥部针对灾情,提出“保证安全,争取时间,先通后固,照顾今后”的抢修原则。在抢修部署上用两端推进,中间开花的方法。专业队铺轨挂网,抢修便桥,小分队清坍挖淤、填筑路基。成都铁路局由广元向北,西安铁路局由阳平关向南接应宝(鸡)略(阳)段是重灾区,由铁路第一工程局由北向南推进;铁道兵第十师进驻宏庆,从中间分向南北进攻;铁路大桥工程局负责嘉陵江9号和11号大桥的抢修;西安铁路局从略阳向北接应,并负责全部通信、信号、接触网、供电、房屋的抢修和清除沿线障碍,抢修零小工点,铺轨整道,巡查看守和配合工作。

在此期间,院副总理杨静仁率中央慰问团到灾区视察慰问。铁道部部长刘建章、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陕西省于明涛等,先后亲临灾区检查抢险工作,并慰问参加抢险的职工、家属以及受灾群众。

8月30日,接通宝广段有线通信,同时分别在宝鸡、秦岭、凤州、略阳设立无线电台。

9月19日18时,开通宝成铁路阳(平关)广(元)段。10月12日10时30分,宝成铁路宝鸡到阳平关抢通接轨。经过对线路全面检查整修加固,于10月20日12时恢复全线通车。计中断行车1462小时42分。

在抢修过程中,共清除土石方98万立方米,架便桥7座,修便线9处,延长4.24公里,铺轨5.45公里,架设临时通信线14.1万米,敷设电缆12415米,新立接触网支柱240根,架设承力索12.8公里,导线17.8公里,修复变电所4处。共支出抢修费用2896.1万元。

抢修工作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连续降雨,冒雨作业,边修边塌,前修后塌,工作量不断加大,困难多,危险大。桥梁、路基、通信设施冲毁后,人员、物资运输和通信联络都十分困难。然而,在中国***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各路抢修大军不畏艰苦,努力奋战,克服种种险阻,突破道道难关,使抢修进展迅速,工期一再提前。一家外国通讯社预言,修通宝广段需二三年时间。然而,事实是,宝广段仅仅经过60个昼夜,比原提前34天,即恢复全线通车,创造了中国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

在特大水害和极端困难的抢修条件下,涌现出一批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在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有发挥坚强战斗堡垒作用的中国***基层组织,有冲锋在先、舍生忘死的***员,有身先士卒、在第一线指挥有力的领导干部,有艰苦奋战、无私奉献才智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奋不顾身、具有高度主人翁责任感的职工,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留垂青史的英雄业绩。

凤州工务段所辖线路是重灾区,灾害发生后,段党委兵分两路,一查线路灾情,二救受灾群众。党委委员、副段长廖建军带领5名干部,3天徒步80多公里,趟过13个宽13米至70米过膝的淤泥潭,爬过2处40米和70米的悬空轨排,查清了凤州至宝鸡的线路灾情。两当站区灾情严重,群众缺衣缺食,段党委***带领机关干部,分4批徒步6个区间,趟过6处几十米宽的泥石流,冒着生命危险,攀过下临狂涛恶浪,上仅两根电力钢丝的悬空“桥”,第1批送去食盐和药品,第2批送去被子和衣服,第3批送去面粉,第4批送去被子和工作服,感动得职工和家属热泪盈眶。

被铁道部命名为抗洪抢险模范的略阳电务段电缆工、***员韩诗海,与助理工程师郭长如等5人,组成小分队,抢修通信线路。他们背着器材,在泥水里徒步4天4夜,赶到嘉嘉陵江11号大桥。这时,大桥已被冲垮,二百多米宽,20多米深的江面,洪水夹着泥沙石块,咆哮而下。第一次强渡,被巨浪和滚石打了回来;第二次,他们远离桥台,冒着被恶浪卷走的危险,从上游泅渡,搏斗四五百米的距离,游过江面,架通5对通信线路。随后,他们继续北上,每人背着几十斤重的皮线,冒雨攀过钢丝“桥”,闯过一处200米宽、其深过膝的泥石流,和另一个架线队在宏庆车站汇合,接通了宝成铁路北段全部临时通信线路。此间,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22天里,徒步跋涉220公里,修通公里电缆。有十几天没吃饱饭,常常十几个小时滴水不进。曾有两天,1斤挂面,1个南瓜,竟是6个小伙子的全部口粮。

全国劳动模范、***员、西安铁路局工程处副处长刘云和,水害发生后,他被困在双石铺车站。先是徒步往南,到西坡车站查看灾情,后又与铁路局几位***,徒步往北向宝鸡进发。冒着大雨,边走边看边记录。遇到断桥,就翻沟涉水或从悬空轨排上攀过去。遇到塌方,就从淤泥上爬过去。经过5天的艰难历程,终于返回宝鸡,摸清了沿途110公里的灾情。随后,他任灾情严重的双石铺地区抢修指挥部指挥,未带一兵一卒,冒雨徒步翻越秦岭,奔赴现场,就地组织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号称“五百子弟兵”、“三百土八路”,展开顽强的抢险斗争。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危险时他走在前头,关键时他站在前头,处处做榜样。一天下午,抓斗机往双石铺站外开动,刚清出的钢轨歪歪扭扭,石碴冲空,左边是山,右边是几十米深的悬崖,暴涨的嘉陵江水在崖下狂奔,抓斗机司机吓得停了车。刘云和见此情景,走到车下,站在路基边上,身后就是悬崖,向司机说:“过吧,翻车,先砸死我!”他用自己的生命在铺路,稳住司机的心,壮了司机的胆,顺利通过危险区。9月25日,第一趟蒸汽机车鸣笛压道,新铺的线路,经不起重压,机车掉道了,恰恰停在曲线上,向江边倾斜,距轨面一米外是江岸,松软的路基随时可能下陷,司机慌了。刘云和找来3个小千斤顶,冒着危险,钻进车底,爬在道碴上,和两个小伙子摇起千斤顶。感动了在场的人们,一齐动手,硬是把一百多吨的机车起复开动。他又手举黄旗,站在机车前吹哨引导。在刘云和的带动下,他负责的区段,提前完成抢修任务。

年近六旬的聂家湾党支部书记潘天录,在洪水到来时,不顾自己家里的财物被淹没,组织职工首先搬出没有在家的3名职工的东西。接着,又将二十多位老弱病残群众,转移到山上,妥善安置。上级空投下的5百多斤面粉,他全部分给群众,自己1两没要。当他看到一位从外地返回的职工没有饭吃时,主动将自己仅有的10斤面粉送给这位职工。站区的职工和家属都吃上了白面,而他却吃的玉米面糊糊。

在与洪水灾害的搏斗中,有的职工为了抢通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宝鸡东站抓斗机司机朱万成,在清理双石铺至西坡间塌方时,每天天一亮就开始工作,整天不下车,直到天黑看不见为止,创造每小时抓111斗的纪录,4天任务两天完。之后,又主动请战,在乘轻型轨道车查看工点时,壮烈牺牲。

当时被洪水冲走的三名工人就是在西坡附近的隧道内被冲走的. 他们是为了保护施工材料,

黄牛铺半个车站被泥石流淹没.

杨家弯附近有一处大面积塌方.

两当车站的家属区因为嘉陵江河堤决口, 全部淹没,很多人连吃的都没有带出来,有用铁锨当锅炒玉米吃,开始靠空投, 后来通过被冲跨的9号桥上的上的接触网(脚踩一根手扶一根)从李家河运送东西,当时刚好李家河停了一辆车有一节运送粮食的车(军粮).

苏联比较熟悉宝成铁路的情况(他们帮助设计建设的),预言一两年内难以修复.这次洪水直接导致宝成铁路原西坡车站(甘肃境内)的废弃,包括灵官峡在内的线路去全部废弃,以两个长大隧道(灵官峡隧道、琵琶崖隧道)直接越岭到宏庆车站。

龙门山断裂带详细资料大全

江苏、湖北等地强风已造成灾害,南方多地强对流天气尚未结束。全国共发布大风警报486次。记者从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了解到,预计本月中旬四川盆地将有两次降雨天气过程,其余时间以多云天气为主,适用于早春收获作物和春季种植作物的双抓工作。

四川省九寨沟、汉源、甘洛、阿坝等15个市先后发布雷电**预警信号。请注意安全!成都、绵阳、广元、巴中、南充、眉山、宜宾、凉山等地共发布大风预警信号26次。四川盆地中西部、川西高原南部和东部、云南、甘肃东南部、陕西、山西西部和北部、河北西部、北京西南部和北部山区、广西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有大暴雨。

四川盆地中西部、川西高原南部、云南北部、广西南部沿海、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有大暴雨。简阳市鹤峰镇坦林坝村及附近村庄遭遇极端天气,下起了冰雹。由于强风,一些屋顶被强风吹走,落在房屋附近。四川盆地部分地区降雨增多。巴中、达州、广安等地有大雨到暴雨,局地暴雨。要重视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雨天出行请注意交通安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各地灾害频发,公路、铁路交通也受到较大影响。

受暴雨影响,宝鸡至成都铁路列车已全部停运。流域大部阴天有小雨或零星小雨,高海拔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多云晴天,局部地区有阵雨大风,造成部分树木倒在路上。各地各部门紧急清理道路。提醒驾驶员开车时注意路况,确保安全。由于有许多倒下的树,现场指挥员决定沿着道路逐渐前进。周围群众也积极加入到清理道路的行动中来。消防队员和被困人员共同展开救援行动。

四川冕宁特大暴雨灾害,造成多少损失?

断裂带(fault zone)亦称“断层带”。地壳运动产生压力和张力,压力常见于汇聚型板块,如:印度洋板块(前端带着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间的碰撞。张力常见于分离型板块,如海底扩张、红海裂谷、东非大裂谷等。 在地壳运动中压力和张力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内陆很多断裂带的产生并不是分离型板块的张力所致,而恰恰是汇聚型板块,如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产生的压力使陆块隆起,而隆起必然使薄弱环节产生张裂。如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带,地壳从平均35千米向65千米过度(在材料力学上叫应力集中点)的龙门山断裂带。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龙门山断裂带 位于 :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包括 :龙门、茶坪、九顶等山。 海拔 :1000~1500米 长度 :500多千米 主峰 :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 地质构造,三大断裂带,相关地震, 地质构造 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气象万千。在彭州境内有九峰山风景名胜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白鹿森林公园等。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中段,主要分布于彭州和什邡境内。此地岩层上古生界地质现象发育,厚度大,层层展现地球上古老地质的演变过程,为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活档案。经同位素测定,此地闪长岩年龄为20.43亿年,花岗岩年龄为10.27亿年,杂岩为6.54亿年——7.67亿年,奥陶系大理岩不整合地覆盖其表面上,在岩体边缘有白云母伟晶岩出露,晋宁中期花岗岩入侵于前震旦系变质岩中,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质大观园。2002年,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彭州九陇镇正式挂牌。 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头山暴雨区所在地。西部背风311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龙门山东、西坡民族也不同,东坡是汉族分布区,西坡为羌族聚居地。龙门山也为大熊猫和多种珍稀动物产地,已建有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面积不足1万公顷,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和绿尾虹雉等。龙门山的煤、铁、铜、硫铁矿、磷、石棉、水泥用灰岩也很丰富。 龙门山尾部主要在四川广元青川县境内,该地区是5.12特大地震后余震最为频繁的地区。 三大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确切的说是四川龙门山断裂带。 四川龙门山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龙门山构造带主要有三条断裂带组成 在一亿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 龙门山后山大断裂 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 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 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 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公元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此次的地震同样是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 相关地震 断裂带与汶川地震 四川省的地震主要集中在8个地震带(区)上: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理塘地震带、江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松潘地震带、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据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人士介绍,成都不属于任何地震带和地震区,成都本身基本上不会发生地震。而成都地区每年都有地震,主要集中在龙泉、金堂等地方。因为龙泉山脉是地壳积压形成的,所以每年有地壳运动时候都会有轻微的地震。但是因为龙泉山脉属于一个小型山脉,因此地壳运动不大,每年的地震幅度都在3级及其以下,在震中附近会感觉到稍微摇晃了一下,所以一般也不会被人察觉。 龙门山断裂带与汶川8级特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 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20次。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 汶川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说,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芮氏7级以上大地震,但是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的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公里至400 公里,宽约60公里,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龙门山断裂带地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破裂后,在短短数分钟内,地震波迅速扩散开来,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重庆、北京、上海等国内多个省市的人们震感明显,这股强大的能量甚至波及泰国、越南。 汶川地震为何能量如此之大?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郦永刚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因此汶川地震灾情严重。 此次汶川地震,成都距离震中约92公里,北川县距震中约140公里,绵阳距震中约145公里,但所受损失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地震对于地面的损害主要由烈度决定 此次汶川地震等烈度线(编者注:等烈度线是地震时地面上相同烈度点的连线)大体上呈现45度角的分布,大量的能量沿着地震带进行传导,犹如墙上的裂缝被撕开一般,总是沿着开裂的方向传递能量的。而茂县、北川正好处于这一区域,使得汶川—茂县—北川一线遭受惨重损失。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倪四道教授认为,此次地震有个明显的特点,它从汶川县开始,然后地震并不是在一个点上,而是向东北方向破裂,传播了将近200公里。所以,朝着东北方向的人感受到地震波的强度更大,而西南方向要弱一点。打个比方,设西北方向一个城市和汶川的距离是1000公里,而东北方向另一个城市也是1000公里,那么东北方向这个城市市民的感受就肯定要比西北方向的城市市民强。这是因为地震波有方向性,即破裂方向。在破裂方向上,地震波会加强。破裂方向是相当重要的。破裂方向上的破坏性大一些,背离破裂方向的破坏性就小一些。 破裂长度是多少,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汶川县是震中,受到的破坏很强烈,但是不止这一个地方。这个地震发生有一个长带。汶川是地震长带开始的部分,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结束在哪个地方。我们发现地震长带结束于汶川县东北方向青川县东河口。那么在这个长带的200公里长、几十公里宽的位置内,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只要知道了这个地震长带有多长多宽,救援的人员就不会光往震中的地方跑,救助才更为有效。 断裂带与雅安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北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四川地震局专家说,90年代后龙门山断裂带就处于4级以上空白期,这次地震处于龙门山断裂带最南端,有地下水报告异常。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在2012年被M7专项工作组预判为值得注意地区。 1.紧邻2008年汶川大地震破裂段的大地震空段,并已在1941年和10年分别发生过M6和M6.2强震。 2.根据巴彦克拉地块北、东边界大地震的时间序列外推,未来十年存在发生下一次大地震的可能性。 3.存在偏低b值的部位。 3.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2008年汶川M8.0地震引起的库伦应力显著增加区之一。 预判震级:7.0-7.3

成都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6月26日18时至27日1时,冕宁县北部地区突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导致彝海镇高阳街等乡镇一共两千一百户九千八百八十多人受灾。 ? 自6月27日以来,冕宁县卫生部门组织人员在彝海镇,高阳街道集中安置点持续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包括环境消杀,发卫生防控知识宣传单,水质检测一系列工作。 ? 据统计,截止6月30日23点,此次特大暴雨已造成农林牧渔,基础设施,房屋以及居民家庭财产,工矿,商贸经济直接损失7.38亿元人民币。7月3日成都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新闻办公室通报,截至当日17时,在对?6.26?特大暴雨灾害失联人员搜救过程中,再发现彝海镇2名失联人员,高阳街道辖区内1名失联人员已遇难,此次灾害已造成19人遇难,3人失联。

成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最高气温为37.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5.6℃;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月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左右,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 春季:气温回升较早,对林木和小春作物生长有利,但忽升忽降不稳定,易出现持续低温,影响大春作物适时播种。 初夏:温度适中,日温差较大。 盛夏:夏热多雨、光照强。 秋季:秋短阴凉多绵雨的天气和秋长秋高气爽的天气都有出现。 冬季:冬无严寒,对小春和畜牧生长有利,连续的多雾天气对交通航运影响较大,冬干、寡照比较明显, 下雪对于成都来说是很少见的事 一年最多也不过一两场。